close

20130724 Day 2-1



夏日的花蓮清晨,陽光早已灑滿了大地,金光四射讓人眼睛睜都睜不開,民宿陽台上的花兒,開得很美麗,從陽台望過去一座有著大院子的洋房,讓我好想住在這個好山好水好風景的東部,一路上遇到的店家和居民都好有人情味哦^^ I love Taiwan

起床後整理行李,向民宿主人say goodbye後,就離開去找早餐。 



一群都市土包子,來到這裡依舊是吃起美而美,頭機和頭機嬤親切招呼我們一家人。


店裡還有122歲的狗瑞,雖然行動已緩慢不良,但仍然和老板家一起作生意。

花蓮七星潭

天氣真熱!

風光秀麗的七星潭,昨日阿城鵝肉的老板說,6月份來可以看到飛魚哦~

海天連線藍的好美哦~


船造型的公共廁所,別出心裁。




有趣的冰店,牆面的鯊魚塗鴉為這炎炎夏日更添幾許趣味。
可惜才吃過早餐並沒有肚子裝冰,所以下回再來吃唄!



海豚的地標。

望海樓是個民宿,在七星潭旁晚上可以在無光害的海邊,看滿天星斗,這次旅行因為帶著4狗同行,住頗有侷限,假以時日再來此一遊。

吉安慶修院

慶修院的歷史沿革:

花蓮的吉安鄉在日據時代是大批日本人移民的主要據點。吉安鄉早期是阿美族聚居之地,原本名為『七腳川』,在阿美族語裡就是『柴薪很多的地方』,這片美麗的土地在日本人強佔之前,一直是阿美族人安居樂業之地。由於吉安靠近兇猛的太魯閣族人領地,當地的阿美人為了求生存,也因此比其他地區的阿美族人都更強悍。後來日本人和阿美族人最終還是發生了大規模的抗爭,最後,不敵日本現代化的軍力,有200多名阿美族人被迫遷徙移往鯉魚潭或台東。

被強制遷村後,阿美族人所留下的土地被全數被沒,而留下的土地就成為移民村的基地。當時只要日本移民前來,就發給一棟房子、一片大田地,也因此吸引了不少由日本四國吉野川沿岸前來的日人,並依著其故鄉內的吉野川而將此地更名為吉野,因新移民的加入,設立並奠定了現代花蓮的開發。『吉野』的地名直到民國37年才由國民政府將之更名為『吉安』。

西元1917年,日人為了安定遠渡重洋開墾思念故鄉的日本民心,為了提供一個讓日人移民安定的力量,也為了傳教,一位名為川端滿二的長者,於是決定在此籌建屬日本真言宗高野派的『吉野布教所』,即現今的『慶修院』。慶修院在當時除了是日人的精神信仰中心外,並具備了醫療所、課堂室及喪葬法事服務處等多種功能。

日據時代,『吉野』分為宮前、清水及草分等3座日人移民村,即為現今的慶豐、福興和永興等3村,因此吉安鄉的人文風貌,堪稱為台灣深具代表性的日人移民村。而慶修院(吉野布教所) 在經歷日本移民時代的風光,也經歷半個世紀的沉默與殘破,近幾年,在花蓮縣政府文化局、地方文史工作者、花蓮青少年公益組織協會等各方的努力下,經過古蹟的整修與人文精神的重建之後,為目前台灣保存最完整的真言宗寺院,不但是東部地區保持最完整的日據時期神社古蹟外,也是台灣國家古蹟,更是日本人來台旅遊尋根拜訪的觀光景點之一。

取自慶修院網址


花蓮吉安鄉竟有如此日本風味的地方,走進慶修院如同到了日本神社一樣。




小女孩有模有樣伸長了手也想學著大人洗手。



這是慶修院的主神《不動明王》

88尊石佛前方,設立『百度石』石碑,有一傳說,信眾繞百度石百遍,可將百次功德回向給眾生;另一傳說,此向此石碑祈求,亦有相同的治病功能。 取自慶修院百度石介紹。

院內的鐘,有著歲月的痕跡。

賽錢箱在日語的意思是
捐獻箱,善男信女們各自心意。


供奉的神佛們~

這莫非是晴天娃娃。

紙作的元寶吧~


門票兌換的巧克力雪糕。

掛在廻廊上的彩繪風鈴。



可以在商裡買張20元的明信片,寄回台北給自己,增添旅行的好樂趣。



池塘中央的觀音。

石桌上的帥士象俥傌炮,楚河漢界進攻囉^^


牆上的史蹟。

夫婦倆人到此一遊。




《 2013花東旅行記事:》

【2013花東】0723 3-01 文藝氣息幾米廣場。向左走向右走。

【2013花東】0724 3-02 陽光七星潭。日式禪風吉安慶修院。

【2013花東】0724 3-02 北廻歸線。六十石山與金針花田的約會。

【2013花東】0724 3-02 關山車站吃關山便當。鹿野高臺登高望遠。

【2013花東】0725 3-03 。台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看臺灣原始文化。萬巒品嚐令人食指大動海鴻豬腿。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elly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